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论小学语文多元识字教学

【作者】 柳艳艳

【机构】 河北省三河市第四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语言文字是交际的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识字是学习文化的起点,是阅读写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然而,当今世界是信息的时代,人们的一切都离不开信息,而信息的获得又主要依靠阅读来实现。而识字本身是枯燥的事情,人们的情绪总是被动的。因此,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尤其是低段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多元识字能力。
  关键词:低年级 多元识字 教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课改前后,识字教学的研究如火如荼,方兴未艾。一时间,韵语识字,注音识字,字族文识字,电脑识字,竞相登台亮相,异彩纷呈。
  《标准》颁布以来,进一步明确了识字是小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1——2阶段的教学重点。既为重点,又是儿童初学语文的重点,就决定了识字教学在整个儿童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奠基作用。
  (一)背景
  1、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基础和识字能力
  刚刚进入小学的学生大都已经过在幼儿园三年学前教育,初步认识了“人”、“口”、“手”、“上”、“中”、“下”等一些简单的汉字。对于“点”、“横”、“竖”、“撇”、“捺”等一些简单的基本笔画,虽然没有系统认识过,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认识事物的视野不断拓宽,认识能力不断提高,他们往往也能口头说出这些笔画的名称。对于汉字的基本结构,如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等,虽然原来并不了解,但儿童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一经点拨便能说口南昌出。这些情况都为学生学习汉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全班学生的识字基础和识字能力,在次基础上结合教材,灵活多变地因“字”施教,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汉字,正确、牢固地掌握所学汉字的音、形、义。
  2、学生识字的主要障碍
  据调查,低年龄学生识字的主要障碍在于学习习惯和学习任务上。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在学校的生活以游戏为主。升入小学,他们还不能一下子接受以学习为主要的生活,主要表现为没有持久的听课习惯,注意办容易分散,喜欢做小动作。另外,在学前教育阶段,识字任务在数质量上的要求很低。升入小学,从学生实际识字开始,平均每节语文课要认识掌握4个汉字,这对活泼好动、“玩心”不改的低年龄学生来说,确实很容易产生吃力和厌倦的感觉。
  3、对新《课程》程识字教学的几点认识
  (1)“阅读识字”,能满足学生心理的需要。
  (2)“认写分开”,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
  (3)阅读帮助识字,识字促进阅读。
  (二)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认为:7岁儿童的智力发展已经达到本身应有水平的89%,低年级听写、读书的全面训练,是利用儿童身心自然发展促进儿童大脑机能发展的手段之一。这时,如果只是强调识字这一学习重点,而把语言训练任务推后,这就必然会抑制学生的智力发展,在语言环境中教学识字。可使教师把大量时间用在其他训练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另一方面,根据新课标的精神,识空降兵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低年龄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新课标提出“会写会认”两种不同要求,坚持多认少写。小学阶段要让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一类字能认,能写,会用;二类字则只要求会认,会用。教学中要从识字特点出发,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兴趣盎然地识字。同时,要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有机结合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二、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强调了识字教学的“极端”重要性,体现在实际教学操作上,就是把“识字教学重点放在低年级”作为全面提高识字教学质效的重要突破口。这次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宏观调控思路是“小学低段侧重解决识字问题,小学中段侧重解决阅读问题,小学高段侧重解决写作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因为只有识字量大了,才可能大量阅读,只有阅读量大了,才可能质量表达。21世纪,在信息时代,及早阅读对学好各门课程,对主动获取信息、丰富知识,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进行多元识字教学的实践研究,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日本汉字专家石井勋研究证明:儿童识字,一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最强(也最爱识字),以后逐年下降。由此可见,新课程提出的“识字教学重点在低年级”也是合情合理的。但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情,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我想我们广大的一线语文教师,尤其是低段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学生的多元识字能力。
  三、本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首先,通过研究,采用更有效的方法引导儿童掌握更多的生字,促使儿童的说话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等多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二,通过研究,探讨如何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探索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教学方法。
  第三,通过研究,促使参加本课题研究的教师在识字教学的数量和质量上有较大提高,减轻学生识字的机械性。
  四、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以低年级各班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抽样调查分析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基础、识字能力及主要障碍,为研究优化识字教学的方法提供依据。
  2、教育统计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搜集、整理、计算研究数据,分析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知识水平、思想状况、心理状况等方面的书面材料,构建优化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具体方案。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理念与实施》黄亢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关于新课标中识字与写字教学的对话》 崔峦 语文建设小学版.
  [3]《听说起步 阅读识字》 吴忠豪.
  [4]《小学识字与写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北师大版小语主编郑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