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创新语文开课导入教学策略

【作者】 熊运兰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希贤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良好的开课导入,不仅能激趣,诱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欲望,还能营造愉悦学习氛围,活跃课堂,促进学生思维参与。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但需要我们创新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开课导入 策略  创新
  开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时间虽短,但意义重大。不但起着激趣作用,还要诱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所以,大凡优秀老师或出彩课堂,无不是注重开课导入教学的。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的导入应当是课堂教学流程中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那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创新导入策略,让开课教学起到良好的激趣、诱思和煽情作用。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导入方法与策略。
  一、运用猜谜语导入新课
  猜谜语是一种游戏活动,是小学生乐于参与的学习活动。如果我们能根据教学内容实际,把要学习的新知寓于猜谜语活动中,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体性作用,还能培养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氛围。因此,新课开课时,我们可以运用猜谜语的方式来导入新课。这样,既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还可以使学生愉悦地进入课文的学习中来,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画》一课时,导入时,我们就可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今天我们就来猜一个谜:“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样由谜底导入对“画”的学习,过渡自然,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二、引导学生看图导入
  随课插图是现行教材的重要组成内容,不仅有形象化课文内容之意,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的插图,我们称之为情景图,意境优美、色彩鲜艳。由于教材版面有限,这样的图不多,但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资料还可查阅到更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它们作为直观教材,比较形象的语言更具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可以使学生获得较深的印象,可以化抽象为具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鲜明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导入时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此导入新课,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介绍课文背景导入
  介绍课文背景导入是语文导入的常用策略,但小学用这种方法相对较少,对学生有新颖作用。运用这种方法,主要由于有的课文写作年代较早,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学生感到生疏,难于理解。对于这样的课文,就可以通过介绍背景来导入新课。如《月光曲》一课的导入:同学们,一百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我们现在听到的优美动听的曲子便是其中一首,叫《月光曲》。像这样的介绍背景式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且对理解课文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运用讲故事方式导入
  小学生不仅喜欢游戏,也喜欢听故事。抓住这一特征,我们可结合教材内容寻找一些适合小学生年龄相当的故事来作为开课载体。通过故事的感染力来诱发学生学习情趣,使之乐于参与其中。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们可先让同学们回忆自己的大年夜生活,然后再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个漂亮的小女孩,长长的金黄头发,大大的眼睛,有一副善良的心,从小没有了妈妈。天天靠卖火柴维持生活,今天是大年夜,天冷极了,还下着雪,这天没有人买她的火柴,天已经黑了,她还在街上走着,走着……,讲述了与主人公命运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的心情,从而促使学生急不可待地去读书,去了解。通过简短有趣的故事引入、生动且富有童趣的语言的描绘来表现情境,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融入其中,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富有情趣、充满吸引力。
  五、运用情境音乐导入
  音乐是听觉艺术,是激发想象力的重要手段,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优美、动人的画卷,能像磁石般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锻炼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他们大多都喜欢唱歌、追星、听音乐,在播放音乐中自然引发他们的兴趣,因此,也很容易使我们的课堂气氛显得放松。学生在消除紧张心理的同时得到鼓励,自信心也随之提高,他们也就能大胆地在课堂上开口了。借助与课文紧密联系的歌曲作为导入途径,这种方法能在情感上引起学生共鸣,又可活跃气氛,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如我在教学《猴王出世》这篇文章时,我们可先运用多媒体播放《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歌,由于这首歌和画面学生都耳熟能详,所以有的同学便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起来。于是我们便可顺势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电视剧的主题曲吗?生齐声答道:《西游记》。我又问:你们最喜欢《西游记》里面的谁?为什么?于是,同学们纷纷讨论起来了。我指名让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然后引入主题: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都喜欢孙悟空,那么你们知道他是从哪里来的?他又为什么被称为美猴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猴王出世》。这样,很快就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一节轻松愉快的语文课就在这种轻松地导入方式中拉开了帷幕。
  当然,新课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远不止以上这些,究竟选择何种导入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因人制宜,因课制宜,一切从实际效果出发,切忌生搬硬套。我们只有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所蕴涵的理念,认真研究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才能得心应手、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才能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程天刚,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新课导入的技巧[J].学苑教育,2015年。
  [2]史萍红,小学语文新课导入方法与技巧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
  [3]孙蓓蕾,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新课导入的技巧[J].学周刊,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