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作者】 马孝忠
【机构】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兴趣是人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推动着人们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乐此不疲,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创设情境 学习比赛 评价艺术
在新颁布的《小学数学课标》中,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体现了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重要性。因此,要求我们“寓教于乐”、“教学有方”、“开窍有术”,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创设情境,把知识寓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数学学习活动,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1.创设“故事情境”
低年级学生,天真烂漫,爱听故事是他们的本性。一年级的数学教材,就像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的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以讲故事开头,来导入新课,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讲课的正题中。通过小故事开头,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从中发现并提出了自己的数学问题,又让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倾听”、“表达”的习惯。
2.创设游戏情境
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时,经常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
3.创设“表演”情境
好动是6、7岁儿童最显著的特点,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可适当地创设“表演”情境,再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步入情境体味,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并掌握所学知识。
4.创设“操作活动”情境
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条重要的途径是根据教材的内容,利用图示、教具、学具等材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在教师指导下亲自动手,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实践操作的意义,学会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新的学习需要,不断地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学生操作实验中,要多方面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尽管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经历的也少,但他们接触到了一些如数量、空间图形等数学方面的知识和数学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过程,多讲一些生活实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的欲望。
三.开展学习比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引导儿童适当开展一些新颖的数学竞赛,让孩子们在“比”中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能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趣。
四.讲究评价艺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我们教师更应该尊重孩子、赏识孩子。评价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及时、准确的评价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向上,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评价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就给予肯定和表扬,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提高。一年级的学生离开父母后,见到老师既亲切又有些害怕,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的青睐,于是对学生口头的表扬与鼓励,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赞许的微笑,或者一个肯定的手势,一个轻轻的抚摸,都能带给学生极大的鼓舞。
五.培养师生的感情,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有恰当的教学方法、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外,微笑往往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每当我面带微笑走进教室上课时,学生紧张的情绪自然减少了。和蔼的语言打动了学生,使大家都乐意和我交流。教师的微笑能感染学生,能使课堂气氛轻松快乐,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微笑可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可增加师生的情谊,可使学生"爱屋及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体会,以加强数学的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对直观、具体、形象和生动的实物很感兴趣。通过直观实物来了解、说明数学概念、性质和公式等,不仅能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利用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把祖冲之是怎样发明圆周率的,华罗庚是怎样成著名数学家的,童弟周、阿基米德的童年生活等利用精彩的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讲授新课,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树立了光辉榜样,既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又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
总而言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秘诀,是学习的先导,是获取知识的开端。作为数学老师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关键词:创设情境 学习比赛 评价艺术
在新颁布的《小学数学课标》中,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体现了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重要性。因此,要求我们“寓教于乐”、“教学有方”、“开窍有术”,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创设情境,把知识寓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数学学习活动,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1.创设“故事情境”
低年级学生,天真烂漫,爱听故事是他们的本性。一年级的数学教材,就像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的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以讲故事开头,来导入新课,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讲课的正题中。通过小故事开头,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从中发现并提出了自己的数学问题,又让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倾听”、“表达”的习惯。
2.创设游戏情境
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时,经常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
3.创设“表演”情境
好动是6、7岁儿童最显著的特点,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可适当地创设“表演”情境,再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步入情境体味,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并掌握所学知识。
4.创设“操作活动”情境
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条重要的途径是根据教材的内容,利用图示、教具、学具等材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在教师指导下亲自动手,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实践操作的意义,学会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新的学习需要,不断地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学生操作实验中,要多方面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尽管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经历的也少,但他们接触到了一些如数量、空间图形等数学方面的知识和数学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过程,多讲一些生活实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的欲望。
三.开展学习比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引导儿童适当开展一些新颖的数学竞赛,让孩子们在“比”中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能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趣。
四.讲究评价艺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我们教师更应该尊重孩子、赏识孩子。评价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及时、准确的评价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向上,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评价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就给予肯定和表扬,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提高。一年级的学生离开父母后,见到老师既亲切又有些害怕,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的青睐,于是对学生口头的表扬与鼓励,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赞许的微笑,或者一个肯定的手势,一个轻轻的抚摸,都能带给学生极大的鼓舞。
五.培养师生的感情,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有恰当的教学方法、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外,微笑往往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每当我面带微笑走进教室上课时,学生紧张的情绪自然减少了。和蔼的语言打动了学生,使大家都乐意和我交流。教师的微笑能感染学生,能使课堂气氛轻松快乐,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微笑可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可增加师生的情谊,可使学生"爱屋及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体会,以加强数学的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对直观、具体、形象和生动的实物很感兴趣。通过直观实物来了解、说明数学概念、性质和公式等,不仅能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利用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把祖冲之是怎样发明圆周率的,华罗庚是怎样成著名数学家的,童弟周、阿基米德的童年生活等利用精彩的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讲授新课,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树立了光辉榜样,既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又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
总而言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秘诀,是学习的先导,是获取知识的开端。作为数学老师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