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预设的浅谈

【作者】 沈 峰

【机构】 板庙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高效课堂源于有效预设,教学预设是教学成功的保障。要创建高效课堂,就应从教学预设开始,具体从新、巧、精、活、实等五个方面去落实。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预设;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源于有效预设。预设就是在备课时把课堂教学流程、结构的设计,教学手段、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处理,反馈作业的安排,学习如何评价等要素进行计划预置,为实施课堂有效教学作好准备。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建设灵动高效课堂的今天,课前预设的重要作用更加明显,越来越受到教育人的重视,并被用之于日常教学实践。但也不乏对其认识不深、处理方法不当者,今天,我们仍然有必要心平气和地来谈这个常做而常又做不好的教学话题。下面,我以初中数学教学为载体,结合工作实践与大家共勉如何进行教学预设。
  一、教学预设应重在“新”
  不走老路,不落俗套,要创有个性化课堂。传统教学过程“组、复、新、巩、布”虽然适用,但一双鞋子穿到底,难免生厌不合学生胃口,引不起学生学习兴趣,所以我们须大胆创新。这个工作显于课堂,但应始于课前预设。那如何创新又有特色呢?就是在教学形式上要新颖多变,在教学方法上要立足创新,在教学内容上要详细充实,在总体安排上要有明显的风格特色。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使学生有常学常新之感,这样才能给学生以美的愉悦,同时,还能带给学生身心的快乐。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不仅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而且要设计出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过程。
  数学中所谓“枯燥”的教学内容或知识点,往往就是教师怕教、学生厌学的内容或知识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想方设法找好载体,把知识寓于其中,给教学内容赋予新意,使学生尽快进入特定场景特定角色,形成良好的“愤悱”状态,进而接受、消化新的知识。例如,对于学生已在小学算术中学过的圆周率π,我在平面几何教学中给它以“新加工”。首先指出π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又是一个神秘的数,至今仍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在精度方面领先西方1千多年。我国吉林联合大学青年女教师用1小时51分,把π背到10500位。国际上把背π作为检测和训练人的记忆广度、速度的最好方法之一。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听后耳目一新,既活跃又兴奋,教室里顿时响起了3.1415926……的背诵声。此时,师生不约而同地达成共识:表面上看起来非常枯燥的东西可能埋藏着丰富的内涵,孕育着美好的结果。这样的教学设计,很自然地就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预设应突出“巧” 
  数学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特点,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实际水平出发,巧妙地安排课堂的内容与结构,细心地构思教学程序和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感觉到知识巧在其中,而且还能享受探索、发现规律和学习的快乐。整堂课学生都在积极参与中度过,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学效果自然良好。究其原因是以上两组题设计的梯度恰当,对应精巧。
  三、教学预设应强调“精”
  “精”就是精当、精准。教师在预设教学方案时,一定要强调“精”字,即精于点拨,精于启发,精于引导。既要使学生深刻理解、领会教学内容,又要使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活跃起来,使教学过程成为引导学生不断思索、不断探求、不断发展、不断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快乐的过程。就“精讲”来说,它是一个教师的基本功,也是一节课的主旋律。这就要求教师的讲一定要讲在点子上,讲在知识的引发点、衔接点、疑难点、关键点上。例如,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其他性质都是由它派生的)一定要讲深、讲透,使学生产生知识的辐射,为今后学好分式这一章打下牢固的基础。除了精讲之外,在学生练习时,也要适时给学生解惑、点拨,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同时,还要注意练什么、练多少、练多深才能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即达到“精练”的程度。
  四、教学预设应体现“活”
  “活”既是教学方法、手段的灵活,又是课堂的“活”,不是无序的“乱”,而是学生思维的活跃。教师在教学时应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思维活跃,在紧张而欢快的思维过程中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教法要灵活,形式要多样,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不同的教法。特别要提醒学生克服单向性思维方法,培养多向性思维能力,并且注意及时改变思维方向,调整视角,使思维畅通并有所突破。例如,前面所讲的平方差公式的引入,按传统的教法,直接推证公式,然后利用公式特征,学习套用公式,重点放在运用公式上。而笔者在设计这节课时,把思维重心作了转移,采用了“联想与类比”、“归纳与猜想”的思想方法,把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作为教学重点,使学生始终感到公式是自己发现的,因而在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气氛热烈而轻松。究其原因,就是在教法上有所突破,在“活”字上下了功夫。
  五、教学预设应贵在“实”
  并非所有教学预设都能达到预期目的,除了上面讲的新、巧、精、活外,还有注重“实”,即教学实效性,也是近年来课改提得最多、喊得最响的教学要求。从近段时间一些数学竞教课看,老师们为形式新颖而花样百出,不管情境是否得当,“创造”出无比花哨的场景,有的甚至让人啼笑皆非,一点没有实效感。数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不摆夺人眼球的花架子,不求哗众取宠的轰动效应。讲概念,要讲得入木三分;做练习,要达到举一反三,这样才能收到实效,才能较好地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教学预设是教学成功的保障。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钻研新教材,运用新理念,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以及认知规律,注意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工作,就一定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洪秀满,制约数学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中学数学,2002.2。
  [3]关文信,《新课程理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