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让语文早读活起来

【作者】 刘 力

【机构】 南郑县南海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早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强学生积累的重要途径。要重视教师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要创新方法,使语文早读活起来,以提高早读的有效性。
        关键词:早读  导向  主体  方法  效率
  时下,常听到语文老师感叹,“如今早读像自习,自习像早读”,也常见到老师这样给学生布置任务,“今天早读背第几课”,然后手背到身后在教室内转圈,或手插在裤兜里眼望着窗外,使早读陷于粗放式、放羊式的窠臼,因而难免造成早读的效率低下,如死水一潭,缺乏活气。究其因在于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怎样提高早读有效性,使早读活起来呢?
  一、提高认识,重视教师的导向作用
  许多老师认为,早读是学生的事,教师只要监管一下就行了,不发生安全事故,万事大吉,而怎样有效监管,却缺乏深层次思考和实践。
  粗放式、放羊式的主要弊病在于放任自流。有的学生眼望着天花板哇啦哇啦,标准的“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有的学生蜻蜓点水,东瞅西翻;有的爱凑热闹,大声齐读,造成读书假象;有的昏昏欲睡,东倒西歪……凡此种种,都是没有发挥老师的导向作用。那么,一节早读下来,学生到底读了多少,记下了多少,无从谈起。
  现在提倡精细化管理,细节决定成败,如果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就会疏于细节,其结果可想而知。早读缺乏有效性,学生识记的东西少,难免会影响知识积累,更直接地说,会影响学生考试成绩。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多读书,多识记名言警句,诗词典故,才能提高修养,陶冶性情,开阔视野。也只有多读,多记,才能从容应对语文考试中的诗文默写,文言阅读以及写作。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必须充分认识早读的重要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提高了,到位了,才会主动想办法解决早读中存在的问题。
  二、讲究策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只有老师有效的导,学生才能有效的学,早读亦如此。老师不能为学生包办代替,老师的价值就体现在导,老师导好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发挥好了。
  首先是目标分解。对于一首五言绝句,如王维的《竹里馆》,学生能轻松的在几分钟之内背下,无需分解。而要背朱自清的《春》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样比较长的文章,就需要逐段记忆,甚至需要多个早读或用课外时间来记,要让学生一节早读背下来也不现实。
  对每册书后的十首古诗词,我的做法就是一周背一首,期中前背五首,期中后背五首,轻松无负担。
  其次是要不断变换内容和形式。再好吃的东西,也有嚼厌的时候。比如背古诗,也许几分钟就能背下一首,但一节早读连续背四首就有些枯燥,吃多嚼不烂。
  根据实践,一节早读以三个内容为宜,多了就会浮光掠影。比如:背一首古诗——背一段现代文——通过朗读预习课文;读字词——记注释——听写字词;齐读、分组读——背诵——默写。等等。通过变换花样,给学生以新鲜感,不致产生朗读或背诵疲劳。
  再次就是多次重复。大家知道,一个英语单词十几秒钟就可记下,但要牢记还需多次重复。任何记忆都是同理,这是规律。当然不是说把同样内容无休止重复,而是间隔重复,今天早读背一下,明天早读复习一下,隔一周再巩固一下,这样就记牢了。
  三、创新方法,提升效率,提高效果
  方法有效,就会事半功倍。
  一读。读书要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语气,读出情感,这些朗读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给学生讲到,练习到。
  对于一般不要求背的现代文可采取默读的方式,这样更利于深入文本。如《伟大的悲剧》,通过快速默读,抓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以达到预习课文的目的。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背的基础。像《春》这样的散文,就可利用早读作专项朗读训练,教师先范读,然后学生读,正音,齐读,品读,反复读。在品读中让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味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对于诗歌一般采取分组读,齐读的方式比较好,整齐划一,有韵味,有比较。
  对于文言文则要领读和自读相结合。读准了,读通了,读顺了,再下功夫背。
  二背。背诵既是硬功夫,也是巧功。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这样的传统名篇,教师最好先作示范背诵,如此可大大激发学生背书的兴趣和热情,事实上,要求学生背下的教师自应先背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化整为零是记忆长文最基本的方法,有的学生贪多嚼不烂,有的学生背书时不停的翻看,书一合,又忘了,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予以指出和纠正的。
  背书可在四人小组内进行,然后教师抽查,以期达到应有的效果。
  在适当的时机还要组织背诵比赛,既是检查,又是展示。有的学生在下面背熟了,可是上台一紧张又忘了,可能是还不太熟,也许是心理不过关,不经过训练,考试时就晕场,原先记下的也忘了,大脑一片空白。
  三写。书背下了,还要会写,最好的方式就是默写,既可看出背的结果,又可纠正错别字,一举两得,最终体现在试卷上就有了准度,从应试角度看虽然有些急功近利,但确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听写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写是另一种方式的记。语文识字学词是基础,也很零碎,预习时看过了,课堂检查了,课后作业了,上早读时让学生上黑板听写,然后订正。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累了,再写一些,以写促背,同样能达到好的效果。这样坚持下来,学生考试做语音、字形的题时就轻而易举,而且错别字也会减少。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这只是最基础的,要想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出口成章,从容应对诗文默写,就要多下功夫,从早读抓起,让语文早读真正活起来,从而提高早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