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隔代教育

【作者】 朱希梅

【机构】 吴窑镇长庄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农村家庭隔代教育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现象,既有其赖以存在的亲缘基础,又有它自身无法规避的现实原因,在以其优势存在的当下,不管是这种教育方式还是对孩子的成长发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从农村隔代教育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作出相关分析,以期对该现象有一个合理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家庭教育  隔代教育  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劳务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逐渐将教育孩子的重任留在了老一辈(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肩上,这些隔代长辈成为孩子的监护人,使原先稳定的家庭教育模式发生改变,而出现了当今普遍存在的“隔代教育”现象,其实质反映的是农村中的家庭教育。目前隔代教育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探讨。
  一、隔代教育客观存在的必然性
  隔代教育就是由祖辈家长对孙辈的看护和教育,一般是在三代家庭和隔代家庭中进行。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和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育,是目前家庭教育中的两种主要形态。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我国之所以有这么普遍的隔代教育现象,是和我国特定的社会背景有很大关系。一方面,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有大批老年人退休.回家,他们有精力和时间照顾孙辈;另一方面,计划生育使得家庭普遍进入独生子女时代,人们对子女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很多。在我国隔代教育确是一个颇令人无奈的话题。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竞争日趋激烈,年轻父母一般缺少时间和精力进行亲子教育。孩子多半是由祖辈为主养育。所以在我国,隔代教育是社会长期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家庭教育模式,这是一项社会化工程,其客观存在的必然性,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种教育模式的成败在某种程度上关系着未来中国人口的质量。
   二、隔代教育的问题分析
  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模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通过对隔代教育利弊分析,在发挥隔代教育优势的同时,注意克服种种负面影响,走出误区,对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科学育儿水平,使我们的孩子都能快乐而健康地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代家庭教育中,关于祖辈教育的议论,往往是谈隔代亲的弊病,这有失偏颇。事实是,祖辈在养育孙辈中的贡献绝不逊色于父辈,军功章里也应有祖辈家长的一半。
  孩子由祖辈教养,年轻父母得以解除后顾之忧,专心致力于事业、工作上。隔代教育也可以缓解老年人的孤寂,使其从孙辈的成长中获得生命力,看到自己生命的延续,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对老人保持健康的心态大有裨益。然而,由于祖辈在生理和心理上必然带有老年人的特点,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有差别,所以隔代教育对幼儿的个性发展难免会有一些负面影响:
  一是隔代教育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任性、唯我独尊、不合群、不懂礼貌等一些不好的性格和习惯。
  人到老年往往格外疼爱孙辈,可以说老年人疼爱孩子是无庸置疑的天性,并且容易陷入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之中。由于面对的是第三代独生子女,老年人心理上会有一些顾忌,若出差错,怕儿女责怪。于是老人们总让孩子处于说一不二的核心位置,事事依着孩子,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不及时纠正,对孩子不合理的欲望也常会无原则地满足。比如在吃的方面,由于祖辈有更多的时间去料理孩子的饮食,餐桌上经常会出现一两道孩子的专利菜。孩子也就想当然地认为这是我的东西,不允许别人染指。一旦被侵犯就会大哭大闹,不依不饶。而当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辈又会出面干涉。时间一长,孩子会以为自己是家庭的主宰,人人都得听自己的,稍不合心意就大哭大闹、发脾气等任性行为,以达到满足自己非分要求的目的。
  二是过分保护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增强了孩子们的依赖性,容易使孩子变得更加娇气。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和责任感。而在实际生活中,不少祖辈习惯于包办孩子生活上的一切事情。当孩子把玩具乱扔时,他们会一遍遍地整理;当孩子蹒跚着上下楼梯,他们担心孩子摔倒,会抱着孩子上下楼梯;当孩子自己吃饭时,他们又担心孩子弄得一塌糊涂,就一口一口地喂种种做法,使得孩子的手脚得不到充分的运动,孩子的大脑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这样很容易导致孩子动作发展缓慢,独立生活能力差,增加了对家长的依赖心理。孩子一旦遇到困难和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往往没有信心去解决问题,反而产生愤怒、不满的情绪。
  三是祖辈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影响孩子创新个性的形成。
  老年人思想相对落后、保守,观念相对滞后,不太容易改变几十年来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不能很快跟上社会发展和观念更新的步伐,所以在与孩子相处时,他们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孩子的拆卸行为、尝试行为等一切具有冒险和创新性的探究行为,总是急着加以阻止。比如,到孩子正兴致勃勃地拆卸一辆玩具汽车时,祖辈总会加以阻止和批评。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一辆完好的玩具车是不可以被拆卸的,并且把孩子的这种拆卸行为当作一种不良行为。其实,这恰恰是孩子探究事物特点、规律的创新行为的表现。
  我们对“隔代教育”的分析,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寻求一种更好的方法来扬长避短,更有效发挥祖辈教育资源,克服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帮助祖辈们建立现代教育观念,改变过去固有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有效的育儿方法,在培养孩子的理念上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形成家庭教育合力,促使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同时也将通过开办“祖辈学校”,让祖辈们接受正规的课堂教育,普及基本的隔代教育的科学知识,转变老人们传统、落后的育儿理念与理路,开阔老人们隔代教育的视野,让他们汲取当今先进的隔代教育的理念,启发他们从更深的层次上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局限性,为避免隔代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