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中职语文分层教学实施策略探析

【作者】 唐晓娟 唐 培

【机构】 重庆万州技师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随着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日益显著,特别是在语文学习方面,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分层教学应运而生。分层教学能够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语文    分层教学   实施策略
  一、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可以通过调查摸底,以问卷调查、测试、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A、B、C等不同层次的小组。A层学生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B层学生基础一般,但有一定的学习潜力;C层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困难较大。具体的分层方法为入学测试分层:通过入学测试、面试或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初步分层;自我评估分层: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特长选择适合的层次,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感;教师评估分层: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给出分层建议,这种方式可以确保分层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在分层过程中要把握好基本原则,如能力导向原则:以学生当前的学习能力、技能水平和兴趣特长为主要依据进行分层,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动态调整原则: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变化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学生始终处于最适合自己的层次;尊重学生意愿原则:在分层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和选择,避免硬性分配或歧视现象的发生。
  二、教学目标分层
  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目标的分层,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能力水平和兴趣特长来设定的,旨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上获得最大的学习成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例如,A层学生注重拓展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B层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阅读能力的提升;C层学生则注重基础知识的补习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分层原则
  (1)差异化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
  (2)循序渐进原则:学习目标应具有一定的梯度性,从低到高逐步提升,确保学生在达成低层次目标的基础上,能够继续向更高层次的目标迈进;
  (3)可行性原则:设定的学习目标应具有可行性,既不过于简单以至于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不过于困难以至于让学生望而生畏。
  (二)分层目标
  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将语文学习目标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基础层次
  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积累、语法规则、修辞手法等;初步培养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读懂简单的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提高书写能力,做到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此目标适合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和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或自信的学生。
  2、发展层次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深入理解文章的结构、主旨和作者观点;增强写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作文,表达清晰、有条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能够主动拓展课外阅读,提升语文素养。
  此目标适合学习基础中等、有一定学习兴趣和动力的学生和希望在语文学习上取得更大进步的学生。
  3、提高层次
  在全面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较高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能够阅读并理解较为复杂的文章,分析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写作上能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创作出有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提出独到见解和创造性思考。
  此目标适合学习基础扎实、兴趣浓厚、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和有志于在语文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或未来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学生。
  三、教学内容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例如,在阅读教学中A层学生可以阅读一些有深度的文章,进行批判性思考;B层学生则可以选择一些中等难度的文章进行阅读和理解;C层学生则注重基础阅读能力的培养,如字词理解、句子结构分析等。
  中职语文教学内容的分层,是基于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能力水平和兴趣特长而进行的差异化教学安排。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具有梯度性,从基础到提高,逐步深入,确保学生在掌握前一层次内容的基础上,能够顺利过渡到下一层次的学习。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职业性,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未来的职业发展中。
  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将语文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基础层次
  字词积累:重点学习常用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掌握基本的词汇量和词汇运用能力。
  语法规则:学习基本的语法知识,包括词性、短语、句子结构等,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
  阅读基础:选取简单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基本阅读能力,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写作基础:从简单的句子和段落开始,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如如何组织材料、如何表达思想。
  2.发展层次
  阅读提升: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选取稍具难度的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主旨和作者观点。
  写作提高:鼓励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写作练习,如议论文、说明文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加强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够流利、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文学欣赏: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提高层次
  深度阅读:选取具有深度和广度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写作创新: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性写作,如小说、散文、诗歌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专业应用: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将语文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如学习专业术语、撰写专业报告等,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文化拓展:通过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差异化的教学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上获得有效的学习。
  四、教学方法分层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例如,对于A层学生,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对于B层学生,可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等方法,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于C层学生,则需要采用更多的个别辅导和激励措施,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克服学习困难。
  1.了解学生差异,科学分层
  通过入学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根据摸底结果,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或小组,如A(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B(基础中等,学习较为努力)、C(基础薄弱,学习困难)等层次。
  2.分层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1)启发式教学法
  适用A、B层次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合作学习法
  适用各层次学生均可,但需注意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在分组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和兴趣进行搭配,使每个小组都能有效地合作。
  (3)情境教学法
  适用B、C层次学生,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理解知识。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个性化教学法
  适用各层次学生,但尤其关注C层次学生,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资源和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成绩。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诵比赛、写作比赛、文学社团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分层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化评价。例如,在考试评价方面,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试卷,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作业评价方面,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评价,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分层旨在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给予更加精准和有效的评价。
  1.评价分层的必要性
  尊重学生差异: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包括语文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的不同。因此,教学评价应充分考虑这些差异,避免“一刀切”的评价方式。促进个性发展:通过分层评价,可以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进步,鼓励他们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上努力发展,实现个性化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分层评价有助于教师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评价分层的方法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评价。例如,对于基础层次的学生,主要评价其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提高层次的学生,则更注重其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评价。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所学习的内容进行评价。对于基础层次的学生,重点评价其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基本技能的运用能力;对于提高层次的学生,则评价其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多关注其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注重评价其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在评价学习成果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作业、测试等。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和准确性。例如,在批改试卷时,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分数权重或设置不同的评分标准。
  3.在实施分层评价前,教师应明确各层次学生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外,还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小组讨论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多采用激励性评价方式,如表扬、鼓励、肯定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特别是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更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教师应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同时,教师还应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向家长介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评价结果,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在实施分层评价时应注意:避免分层评价标签化,以免对他们产生负面影响;避免分层评价固定化,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展灵活调整评价标准和方法;做到分层评价人性化,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心理关怀和支持。
  六、结   语
  分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展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同时,还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反馈,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此外,分层教学还需要与其他教学手段相结合,如信息技术、问题导向式学习等,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跟生.中职语文分层教学策略研究[J].甘肃教育,2015(2).
  [2]刘清华.“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措施研究[J].考试周刊,2024(5).
  [3]陈小平.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模式探究[J].高考,2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