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活”的教育家精神——小学数学课堂的活力源泉与创新能力培养
【作者】 吴 艳
【机构】 郧西县夹河镇黑虎九年一贯制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目前的农村乡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面临着教学资源有限、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受限等多重挑战。为了激活小学数学课堂氛围,并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应当积极汲取教育家精神将其融入教学创新实践之中,从而达成更佳的教学效果。这篇文章将对教育家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乡镇小学数学课堂面临的挑战,以及让“活”的教育家精神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创新实践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教育家精神;小学数学;乡镇学校;创新策略
教育家精神体现为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感、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教学方法和理念持续探索与革新的不懈追求。在资源相对有限的乡村学校环境中这种精神的应用尤为关键。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不仅承担着知识传授的基本职能,还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学科。教师应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对于激发课堂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一) 教育家精神的内涵
教育家精神是一种深刻而丰富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态度的结合,超越了单纯的知识传授并蕴含着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关注。教育家精神体现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追求上,不仅表现为对学科的深入钻研,还体现在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与关怀上,会用爱去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强调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与探索,不满足于传统的教育模式,而是勇于尝试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在对教育实践的持续反思与自我成长上,教育家深知教育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的事业,会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教训来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倡导开放与包容的教育环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尊重多元文化背景和个性差异,努力创造一个自由、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 教育家精神的价值
教育家精神在教育中的价值不可估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育家精神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无限可能;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和进步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并促进其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
二、 乡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所面临的挑战
(一) 教学资源有限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和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乡镇学校往往难以获得与城市学校同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会存在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工具等情况,进而限制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图书资料匮乏会使学生难以接触到丰富的数学读物和参考资料,限制其知识面的拓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些资源限制严重制约了乡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学生基础薄弱
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使许多乡镇学生在入学前未能接受到系统的学前教育,导致其在数学学习上起点较低;此外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文化背景以及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差异,乡镇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这也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学生基础薄弱不仅影响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还限制其数学思维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要照顾到基础较差的学生,确保这部分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又要满足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激发其学习潜力。这种教学上的双重压力,使得乡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具挑战性。
(三) 教师发展不足
由于信息闭塞、位置偏远以及教育资源有限,乡镇小学数学教师往往缺乏持续的专业发展和学习机会。难以接触到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导致教学理念相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进而难以满足新时代教育的需求。乡镇小学数学教师的培训机会有限,缺乏系统的职业发展路径,使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这不仅影响了乡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也限制了教师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
三、 “活”的教育家精神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策略
(一) 加强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在乡镇小学数学课堂中践行“活”的教育家精神,需要先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以提升大家专业素养。这一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组织定期的教研活动,邀请教育专家举办讲座或工作坊为教师们提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平台。这些活动可以聚焦于小学数学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教学技巧以及教育理念,以帮助教师拓宽视野并提升教学水平;还可以鼓励教师参与在线学习课程,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也可以建立教师间的交流平台促进经验分享和互助学习,也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些措施教师能够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并提升教学技能,便于教育家精神的践行从而为乡镇小学数学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创新,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二)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是践行“活”的教育家精神、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通过构建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情境,可以引导大家主动探索数学奥秘,有助于培养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作为基础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并激发其解决问题的欲望。
以三年级上册的《时、分、秒》部分为例,可以结合学生喜欢游戏活动的特点打造体育运动情境,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和掌握时间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模拟运动会的情境,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而每组代表一个参赛队伍。比赛项目可以包括短跑、跳绳、踢毽子等,每项比赛都设定具体的时长。在比赛开始前教师先教授如何使用秒表和计时器来准确测量时间,然后让学生在比赛中亲自操作以记录每组的比赛时间。比赛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赛时间进行分析和比较,用于评出哪个组跑得最快,哪个组跳绳的次数最多,以及每项比赛所用的时间是多少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时、分、秒的概念,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教师还可以将情境延伸到课外,通过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记录自己一天中的时间安排,什么时间起床、吃饭用了多长时间,以及什么时候上学、做作业、睡觉等,在此基础上尝试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规划。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还能培养时间管理能力和自律性。
(三) 引导探究,培养创新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有效贯彻教育家精神,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鼓励大家提出问题、猜想答案、设计实验并验证结果以此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如此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不断的探究和实践学生将逐渐学会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
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中的“梯形的面积”部分时,教师应深入学习并贯彻教育家精神将课堂转变为一个充满探索与发现的场所。在引导学生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教师不应直接给出公式,而是可以先展示几个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梯形,鼓励学生观察这些梯形的共同特点,并尝试提出关于梯形面积计算的问题。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猜想梯形面积的可能计算方法并鼓励大家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纸张、剪刀、尺子等必要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亲手制作梯形模型并通过切割、拼接等方式来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想法,从而在不断尝试和修正中逐步接近正确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探究式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还能体验到发现新知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始终秉持教育家精神,以引导和启发为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其在探索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四) 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是践行“活”的教育家精神、关注个体差异的有效策略。由于学生的学习背景、能力和兴趣存在差异,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教学,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得到提升。
分层教学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活动难度和评价标准。如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更多的基础练习和巩固活动以帮助其打好基础;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题目和拓展性的学习内容,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和求知欲。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教师能够更好地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和难度上取得进步。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还能培养其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会为未来发展打下好的基础。
结束语
总之,“活”的教育家精神是乡镇小学数学课堂的活力源泉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可以通过加强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探究培养创新思维、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等实践策略,可以有效激发数学课堂的活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也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和行为习惯,积极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能够主动投入学习与探索中,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良好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昌福.守护乡村教育践行教育家精神[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23,(10):17.
[2]张春杰.巧用新课标、新思路激活小学数学课堂[J].教育艺术,2023,(11):77-78.
[3]窦桂梅.成为具备“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大国良师——再谈“做精神上气象万千的教师”[J].人民教育,2022,(18):48-50.
[4]李林.探究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考试周刊,2023,(46):77-81.
[5]赵文.教学生活化,课堂互动化——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28):68-70.
关键词:教育家精神;小学数学;乡镇学校;创新策略
教育家精神体现为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感、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教学方法和理念持续探索与革新的不懈追求。在资源相对有限的乡村学校环境中这种精神的应用尤为关键。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不仅承担着知识传授的基本职能,还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学科。教师应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对于激发课堂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一) 教育家精神的内涵
教育家精神是一种深刻而丰富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态度的结合,超越了单纯的知识传授并蕴含着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关注。教育家精神体现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追求上,不仅表现为对学科的深入钻研,还体现在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与关怀上,会用爱去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强调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与探索,不满足于传统的教育模式,而是勇于尝试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在对教育实践的持续反思与自我成长上,教育家深知教育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的事业,会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教训来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倡导开放与包容的教育环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尊重多元文化背景和个性差异,努力创造一个自由、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 教育家精神的价值
教育家精神在教育中的价值不可估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育家精神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无限可能;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和进步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并促进其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
二、 乡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所面临的挑战
(一) 教学资源有限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和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乡镇学校往往难以获得与城市学校同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会存在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工具等情况,进而限制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图书资料匮乏会使学生难以接触到丰富的数学读物和参考资料,限制其知识面的拓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些资源限制严重制约了乡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学生基础薄弱
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使许多乡镇学生在入学前未能接受到系统的学前教育,导致其在数学学习上起点较低;此外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文化背景以及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差异,乡镇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这也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学生基础薄弱不仅影响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还限制其数学思维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要照顾到基础较差的学生,确保这部分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又要满足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激发其学习潜力。这种教学上的双重压力,使得乡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具挑战性。
(三) 教师发展不足
由于信息闭塞、位置偏远以及教育资源有限,乡镇小学数学教师往往缺乏持续的专业发展和学习机会。难以接触到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导致教学理念相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进而难以满足新时代教育的需求。乡镇小学数学教师的培训机会有限,缺乏系统的职业发展路径,使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这不仅影响了乡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也限制了教师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
三、 “活”的教育家精神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策略
(一) 加强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在乡镇小学数学课堂中践行“活”的教育家精神,需要先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以提升大家专业素养。这一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组织定期的教研活动,邀请教育专家举办讲座或工作坊为教师们提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平台。这些活动可以聚焦于小学数学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教学技巧以及教育理念,以帮助教师拓宽视野并提升教学水平;还可以鼓励教师参与在线学习课程,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也可以建立教师间的交流平台促进经验分享和互助学习,也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些措施教师能够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并提升教学技能,便于教育家精神的践行从而为乡镇小学数学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创新,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二)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是践行“活”的教育家精神、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通过构建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情境,可以引导大家主动探索数学奥秘,有助于培养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作为基础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并激发其解决问题的欲望。
以三年级上册的《时、分、秒》部分为例,可以结合学生喜欢游戏活动的特点打造体育运动情境,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和掌握时间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模拟运动会的情境,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而每组代表一个参赛队伍。比赛项目可以包括短跑、跳绳、踢毽子等,每项比赛都设定具体的时长。在比赛开始前教师先教授如何使用秒表和计时器来准确测量时间,然后让学生在比赛中亲自操作以记录每组的比赛时间。比赛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赛时间进行分析和比较,用于评出哪个组跑得最快,哪个组跳绳的次数最多,以及每项比赛所用的时间是多少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时、分、秒的概念,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教师还可以将情境延伸到课外,通过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记录自己一天中的时间安排,什么时间起床、吃饭用了多长时间,以及什么时候上学、做作业、睡觉等,在此基础上尝试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规划。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还能培养时间管理能力和自律性。
(三) 引导探究,培养创新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有效贯彻教育家精神,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鼓励大家提出问题、猜想答案、设计实验并验证结果以此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如此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不断的探究和实践学生将逐渐学会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
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中的“梯形的面积”部分时,教师应深入学习并贯彻教育家精神将课堂转变为一个充满探索与发现的场所。在引导学生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教师不应直接给出公式,而是可以先展示几个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梯形,鼓励学生观察这些梯形的共同特点,并尝试提出关于梯形面积计算的问题。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猜想梯形面积的可能计算方法并鼓励大家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纸张、剪刀、尺子等必要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亲手制作梯形模型并通过切割、拼接等方式来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想法,从而在不断尝试和修正中逐步接近正确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探究式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还能体验到发现新知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始终秉持教育家精神,以引导和启发为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其在探索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四) 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是践行“活”的教育家精神、关注个体差异的有效策略。由于学生的学习背景、能力和兴趣存在差异,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教学,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得到提升。
分层教学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活动难度和评价标准。如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更多的基础练习和巩固活动以帮助其打好基础;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题目和拓展性的学习内容,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和求知欲。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教师能够更好地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和难度上取得进步。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还能培养其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会为未来发展打下好的基础。
结束语
总之,“活”的教育家精神是乡镇小学数学课堂的活力源泉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可以通过加强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探究培养创新思维、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等实践策略,可以有效激发数学课堂的活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也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和行为习惯,积极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能够主动投入学习与探索中,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良好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昌福.守护乡村教育践行教育家精神[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23,(10):17.
[2]张春杰.巧用新课标、新思路激活小学数学课堂[J].教育艺术,2023,(11):77-78.
[3]窦桂梅.成为具备“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大国良师——再谈“做精神上气象万千的教师”[J].人民教育,2022,(18):48-50.
[4]李林.探究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考试周刊,2023,(46):77-81.
[5]赵文.教学生活化,课堂互动化——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28):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