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如何提高英语交流能力

【作者】 朱兰萍

【机构】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随着玉树重建工作接近尾声,在建设初期提出的打造高原特色旅游城市的雏形目标正逐步显现,可以预见未来的玉树将以人文厚重、特色鲜明、民俗古朴的特点,吸引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一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产业将借此次机会得到提升和发展。为适应发展的需要,全面展现重建后的玉树新面貌,在已经能够掌握并运用好藏语文和汉语文的基础上,英语也成为了一门较为重要的沟通工具。英语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语言,学习初期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为提高学生的语言兴趣打好基础,在其后的学习中教师必须要靠大量、反复的听、说、读、写练习及猜字技巧,教会学生交流方法,全面轻松学习,逐步引导学生提升交流正确率。 
        一 、培养交流兴趣 
        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要激发学生对交流的兴趣。因受地域条件的限制,很多刚入学的孩子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不是太高,所以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学会有意识、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交流,并注意以下几点: 
        1、选材要难度力求适中,题材新颖丰富,具有时代特色,寓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 
        2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他们感受到交流并非是空洞乏味的智力活动,而是一种既增长知识,又令人愉快的活动。 
        3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激励办法,对优生可适当加大课外交流输入量,对差生多采用鼓励,布置一些难度相对较小的题目,以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指导交流方法 
        1 、先看题干,带着问题读文章。 
        即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再读文章。交流题干,要掌握问题的类型,分清是客观信息题还是主观判断题。客观信息题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找到答案;而主观判断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情基调,作者未加陈述的观点以及贯穿全文的中心主旨的理解等,这类题必须经过对作者的态度、意图以及对整篇文章进行深一层的推理等。 
        2 、  速读全文,了解大意知主题。
        交流的目的是获取信息。一个人的交流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能否快速高效吸收有用信息。交流能力一般指交流速度和理解能力两个方面。交流速度是交流最基本的能力,抓中心句是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的主要方法。中心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用归纳法撰写的文章,都是表述细节的句子在前,概述性的句子居后。此时中心句就是文章的最后一句。通常用演绎法撰写的文章,大都遵循从一般到个别的写作程序,即从概述开始,随之辅以细说。这时,主题句就是文章的第一句。当然也有些文章没有主题句,需要读者自己去归纳。中心句往往对全文起提示、启迪、概括、归纳之作用,主旨大意题,归纳概括题,中心思想题往往直接可从中心句中找到答案。
        3 、 详读细节,理顺思路与文章脉络
        文章绝不是互不相干的句子杂乱无章的堆砌。作者为文,有脉可循。如记叙文多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展开故事;论述体则包含论点、论据、结论三大要素,通过解释、举例来阐述观点。你可根据文章的特点,详读细节,以动词、时间、地点、事件、因果等为线索,找出关键词语,运用" 画图列表法" ,勾画出一幅完整清晰的文章主题和细节的认知图。 
        4 、 逻辑推理,做好深层理解题。 
        在实际交流中,有时作者并未把意图说出来,交流者要根据字面意思,通过语篇逻辑关系,研究细节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理解文章的寓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深层理解。深层理解主要包括归纳概括题和推理判断题,是交流理解中的难点。深层理解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必须忠实于原文,要以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为依据,立足已知推断未知,不能凭空想象,随意揣测,它要求读者对文字的表面信息进行分析、挖掘和逻辑推理,不能就事论事,以偏概全。 
        三、掌握技巧提高交流正确率 
        ( 1 )猜词技巧。生词是英语交流中的障碍,我们可以利用上下文来猜测词义,利用词的结构 词根、前缀和后缀来推测词义,通过原文提供的例子来理解词义。如: subway, 它是由 sub 前缀加词根组成" sub" 指下面的,从而可推断此词意为"地铁"。
        ( 2 )逻辑推理技巧。从文章的确凿证据中得出合乎逻辑、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结论和决定。 
        如: There wasn't any pressure to push you through suggest that in this school nobody would ever          
        A 、 force the boy into a quarrel or a fight 
        B 、 make the boy walk hard 
        C 、 cause the boy a lot of quarrel 
        D 、 help the boy in his schoolwork 
        答案应选择 B 。从句子意可知,"没有任何压力",可推测出没人可促进男孩进步。 
        ( 3 )寻找关键词技巧。关键词是构成语篇的精髓,抓住了文章的关键词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 
        如: It seems that everybody tells lies-well, not big lies, but what we call" white lies". Telling white lies isn't that bad. Most of the time ,people do it because they want to protect a friendship. 下面的句子符合短文内容的用 T 表示,不符合的用 F 表示 
        (   )From the passage we learn that white lies are harmful to friendship.
        这句子的答案是 F ,因为在这段中有关键词 protect, 说明 white lies 是为了保护而不是损伤友谊。 
        ( 4 )略读技巧。略读是一种舍弃文章细节去捕捉全文主旨的方法。同学们可采用三个步骤来略读:通读全文起始段和结尾段、细读其他段落的主题句、浏览一些和主题句有关的信息。 
        在做交流理解题时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理解和归纳短文主旨大意的能力、理解和捕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猜测和逻辑判断的能力、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所了解的英美社会文化生活背景进行判断的能力。在做是非判断题时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数量等是否和原文一致,还要综观全文,兼顾前后故事情节。做选择题时要防止粗枝大叶和主观臆断,要从逻辑、语法、修辞上去辨别各项答案。做回答问题时不要照抄原文的句子,要自己重新组织句子来回答,在组织句子的时候,要注意用正确的语法结构来完成句子,如字母的大小写、单词的单复数、人称、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等的变化。 
  在具体实践中老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与同学们切磋交流,研究怎样学会学习,改进学习外语的方法,培养学生终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至而达到英语学习的终极目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