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数学中考复习方法浅谈

【作者】 韦玉华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对于初中生迎接中考数学的总复习来说,掌握基本的知识和运用基本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说是一个系统而又浩大的工程,初中数学知识点之多,内容之广,逻辑性之强,是其他学科所不能相比的,因此,针对新教材中考数学命题改革发展趋势,更新思想,创新理念,选择补充更多教材之外与之所学的知识及以有创新性的中考新题型,引导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可变性、发散性、切实做好中考数学的攻关复习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数学中考;新课标;探究;解题教学
  一、数学中考命题的依据及要求
  贵州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13年初中毕业考试明确规定,要全面准确地评价初中毕业生达到规定的数学毕业水平程度,因此,数学考试具有一定的信度、效度和适当的难度,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中考数学命题从学生实际出发,正确反映课改要求,立足学生发展需要,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加强对基本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二、以新课标、现行课本为依据;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巩固与提高
  注重基础,复习要立足于课本,中考试题中,多数题取材于教科书,试题构成是在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条件或减弱条件,延伸或扩展而成的,所以在备考中考的第一阶段,应以教科书为蓝本,特别是对容易题的考查,应该让学生掌握典型的例题、习题,掌握学习方法,对例、习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已知与结论互换,把定点改为动点,把结论设置成猜想等。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能发展学生创新能力,能使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得到再次的升华。因此,在中考复习中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训练中首先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结构,让各种概念、公理、定理、公式及常用的解题方法、技巧,都能在学生头脑中再现;其次,深入挖掘课本题,并能将课本题进行变式和延伸,让学生扎扎实实地从实际水平开始,夯实基础,充分体会基础知识在解题中的指导作用。
  三、增强探究实践;注重创新意识
  中考数学的题型中,开放性题目已成为中考题型的热点,认真研究开放性问题无疑对转变观念、改进教学,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训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也可以说是教学的灵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在复习中,要善于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科学地设计探究性试题和开放性试题。如:在复习三角函数的基本知识点中,我们可设计这样的题目“在Rt△ABC中,∠C=90度,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可知:
        sinA=____cosA=_____sinB=____cosB=____.(1)由以上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2)请用上述发现的规律说明在△ABC中,sinA/2=cos(B+C)/2.由此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实际问题。
  四、优化复习、全面提高
  中考试题是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全面考察与综合,知识的覆盖率达80℅以上,所考的知识点都集中以题型呈现,一般不会有难题,怪题,偏题。难易度的比例通常控制在容易题,中等题较难题为5:3:2的基础内。知识的巩固、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复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识记理解公式、定理,运用公式、定理分析、解决问题才能对数学问题进一步深化与提高。因为公式、定理是解决问题的主要依据。中考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要把握好教材,明确每一章、节的知识在整体中的地位、作用,以课本为基础,全面复习。章节之间一一善于归总;知识之间-善于转化;例题之间-善于变化;分段训练,分类推进。复习中要注重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构成网络、形成系统,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迁移能力。在训练的基础上,要注重进行代数、几何学科的综合,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主动地进行归纳和整合,教师不仅要注重改进教学方法,而且要加强学法指导。
  五、精心选题,加强知识巩固,重视解题教学
  中考复习过程中,来自各方面的不同途径的复习资料、模拟试题,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这种题海战术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提高,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没有多大帮助,并且阻碍学生思维、束缚学生思维,浪费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收效甚微。根据多年复习的经验,我一般不会这样做,在复习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有自主发挥的空间;其次,选择适当的题目类型,有利于培养、考察学生的直觉思维。如: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2)2X2+(2M+1)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为:___。A、M≤3/4 B、M<3/4 C、M≥3/4且M≠2 D、M>3/4且M≠2,一分析题目就知二次项系数M-2≠0,M≠2,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0,故选D。把一定的时间放在精选题,精选题主要以在多年的中考中出现的类型频率较高的题目上,加强题型与知识的统一训练。在此,教师必须花大量的时间筛选典型的例题、习题让学生去完成,学生精练,教师精讲,练是基础,评是精华。通过精讲引导学生去总结归纳这些题目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再次巩固基础知识。比如,在讲解这些题目时,随时提醒学生:这个题目主要考我们哪些知识点,让学生逐一归纳,当然学生并不是都知道,但一定要这样加强训练,让他们再解每个题时都习惯这样去思考这样的问题,逐渐地他们会发现,这样对已学过的重点知识,知识与知识的贯穿起到很好的作用,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能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的精选题目不能太多,最多一节课一至二个最好,并要求理出相关的知识点之后,鼓励大家多寻找不同的解题方法、技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再有,增加易错和常错题的训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害怕学生出现解题错误,对错误采取严厉禁止的态度是司空见惯的,在这种惧怕心理支配下,教师只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结论,忽视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害怕因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往往中考复习过程中也普遍存在这种现象。持这种态度会形成只关心学生用对知识而忽视学生会用知识。因此,复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求学生正确对待错题,还应该加大易错题的训练。在中考复习中主要体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一个看似简单的题型,稍有所不慎就错。如“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2+2■x-1=0有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学生都易填K≥-1,但当-1≤K﹤0时K的值是没有意义的。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复习时教师应多收集类似的题型加强训练。
  总之,中考复习应得法,应扎实有效,除了自己独特的复习方法之外,也要借鉴他人的经验,才能决胜中考。在复习教学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推理演绎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熟练性、实践性。教师每节课都能依据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新,久而久之,学生就能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要做的,就是教给学生的方法,培养学习型的学生,这也是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最终的出发点和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