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浅谈

【作者】 孟祥德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研究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结出了累累硕果。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有机体,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付出心血和智慧。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益,实现教学目标呢?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项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地接近它,思考它,就会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学生对教学若感到枯燥无味,必然“厌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首先,设计启发性问题,导入新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历史课,如果有个好的开头,成功地导入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有个先声夺人的力量,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教学效率。例如讲解“九.一八”事变时,设计这样的情境:同学们都会唱《松花江上》这首歌吧,“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哪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站大本营。”这首歌反映了当时什么历史事件呢?学生回答:“九.一八”事变。教师接着说:“这节课,我们就从九.一八事变说起。”由此导入新课,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本课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寻找兴奋点,促使学生学习兴趣化。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与视角,寻找“兴奋点”。教师一方面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背后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如广泛搜集教学用的各种素材性课程资源,如生动的文学、历史、科学故事,各种有趣的问题,发人深省的警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让学生“愿学”“乐学”。在历史教学中经常用时事热点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如在讲火烧圆明园的时候,就联系了2009年2月26日,圆明园被盗文物鼠首、兔首铜像以2800万欧元在法国被高价拍卖。也联系了当前流落在海外的国宝的情况。通过讲述,学生就自然而然地了解火烧圆明园对中国的损失是十分巨大的,也就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历史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运用知识,知识的运用最重要的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在讲解历史问题时关键是要把分析问题的思路理出来,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用相关的方法去分析思考。如分析事件爆发原因时,要着眼于当时的社会经济矛盾。经济上的矛盾必然会反映到政治上,这样就要分析当时的阶级关系。事件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爆发?这就需要分析当时的社会发展形势。社会形势的发展并不一定引起社会变化,还需要有领导人的努力。即分析事件原因的一般方法是:分析社会经济矛盾、阶级关系的变化、社会形势的发展和领导人的活动,有时候还要指出事件爆发的导火线。运用这种方法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通过努力,学生就可以举一反三。这样就可以将自己的教学思维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去体会、思考,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授之以渔是重点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所以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教师要自觉地从“主演”变为“导演”,变“灌输”为“引导”,在课堂教学中起到“服务”“参与”“引导”“点拨提升”的作用。并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质疑中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这样便可以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入到一起。作为历史教师,更要善于总结一些规律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做到当堂达标。如在学习秦始皇统一六国这课时,很多学生在记忆秦国消灭东方六国的顺序时出现了问题,所以我在上课的时候用谐音和趣味的方法教授学生这样去记忆:“喊赵薇去演戏”即韩赵魏楚燕齐,通过这种方法能让学生深刻有效地记住这个知识点。再如讲到人民公社的时候,因为学生都没有切身的感受过,所以对人民公社体制是如何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导致农村贫困的很难理解。我在上课的时候往往借用一些当时的顺口溜或对联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如在人民公社时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样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人民公社的弊端。
  总之,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育目标,特别是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根本的支撑。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必须要更新理念,加强学习,提高修养,求新求进,善于反思,勇于创新,勤于实践,不断提升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当然如何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每个从事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都会有自己的经验和方法,这里我只是谈了自己一点很浅显的认识。希望我们所有的历史教师能群策群力,提供好的教学方法,共同提高我们的育人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