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者】 刘 玲
【机构】 临沂实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针对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现存问题的现状,从多方面观察、思考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 问题现状 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教学改革尤其是基础教学改革更是势在必行。中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索它的本质,过程及作文教学法等,广大教师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实验,教研。有的提倡多写多练,有的指导学生办手抄报,有的坚持课前五分钟讲话,有的鼓励学生对教师批改写“读后小记”,有的规定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内容十分丰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但这些仅仅是少数教师的个体行为,难以形成作文教学改革的“大气候”。就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改革的现状来看,横向区域差异较大,一般来说,大城市(市区)、一般城市(市区)作文教改推行较快,成效显着,县乡镇和最基层的农村中学就要慢得多,甚至原地踏步。纵向思想观念相对滞后,作文教学与阅读共同构成义务教育语文教学的主体工程,但人们对写作教学改革的关注远远不如对阅读教学那样广泛面深入。针对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中现存的问题,笔者进行了广泛的观察、思考,对存在的问题作粗线条分析,试图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求教方家同仁,谋得中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一、问题现状
1、从教师方面看
(1)思想上。轻视写作教学。大部分教师注重阅读教学,为上好一节阅读课,不惜花费时间找材料,写教案,详分析,想尽一切办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但一到上作文课,心里便一片茫然,敷衍了事,相当一部分老师没有作文教案。另外,视作文批改为一大包袱,认为费力多,见效慢,但又不能不做,无可奈何,精神负担沉重。
(2)命题上。系统计划性差,盲目性、随意性大。而所出的题目“老化”现象严重。如《我的妈妈》、《我的同桌》、《一件难忘的事》等等。部分“文学化”的倾向,也使大部分学生可望而不可及。
(3)指导上。常规作文练习,多写于课堂上,教师的指导意见就是作文批语。批语见“红”,分数醒目。学生看重的就是分数的高低。作文评讲课上学生可欣赏“优秀习作”,可鉴一些作文技巧,诸如文体、选材、结构、语言等。
2、从学生方面看
(1)心理上。
(2)内容上。
(3)语言上。
二、问题分析
1、教育思想上的片面化。
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及其负责人在教育思想上过分强调统一,过于追求高标准,惑视作文教学的特殊性和中学作文是基础性教学的要求。统一本是一件好事,但统一总是相对的,暂时的,特别是在作文领域里,统一量化作文教学任务,详批详改不得少于7篇等,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手脚,加重教师的负担。世界的丰富性和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处理问题的灵活性。中小学是基础教育,作文训练应从最基本的东西抓起。错别字过多,词汇贫乏,句子不通,就根本谈不上写文章。若脱离大多数学生的实际,一味强调“取法于上”,无异于拔苗助长。
2、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
应试,即为应付考试。应试教育,使得学校教育一切围绕考试转,只要学生考得高分,就拼命去抓去做,暂时与考试的分数关系不大的就少做甚至不做。写作教学也当然如此,只要能让学生应付考试,得到较高的分数就行,别的对写作来说较长远才能发挥作用的往往不去做。
3、教学方法的保守处理
应试教育暂时客观存在的现实,使广大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上,亦步亦趋,偶尔尝试一些新做法,但不敢坚持,不敢广泛推广,他们宁可保守传统,以培养学生的作文技能为目标,教他们理论知识,简易操作的技巧,千篇一律的格式,千人一面的内容,无病呻吟的情感。更有甚者,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他们把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如何拼凑讲得头头是道,并且详析评卷教师的心理:天热,工作量大,评卷教师不会把全篇文章看完,只看开头和结尾,中间部分不会细看。另外,近年来话题作文又倍受青睐,“类”与“型”的概念被师生们所接受,背几篇范文,临场“仿写”偏题可能较小,得高分可能较大。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4、学生缺乏对真实的生活体验。
现在的学生,由于家庭生活相对安定舒适,又被家人宠爱,缺乏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同时又受到书刊、影视中不良文化的影响,被生活中的表象所迷惑,对生活没有正确深刻的认识,形成一种不健康的作文理念。
三、对策研究
针对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现存的问题,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作文教改的进度,还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加强理论修养,尊重客观规律。
从教育行政的各级领导,到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马列主义哲学,坚决排除“左”的干扰,严格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地制订教学目标,既正视目前中国的国情,又想到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更新观念,重视发展个性。我们时刻不能忘记两条常识:(一)教育是科学,不按客观规律去瞎搞,断无出路。(二)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促进大面积学生的提高,是我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
其次,明确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
国家教委从振兴中华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要求。改变应试教育,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是目前教学改革的方向。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中,中学作文教学应该怎么去做。
(1)初中作文教学应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
鲁迅曾说过,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古今中外,凡优秀的文作品,其辉煌之处常常就是作家人格,操守,价值观等人文素质的伟大体现。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不能人为地把“心”(人文素质)写“言”(写作技巧)割裂开来而单纯地追求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而应树立起大语文观,使作文训练与整体语文教学体系相协调——以人的发展为培养目的,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
(2)把写作技能训练和人文素质教育和谐地统一起来。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语文教学、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如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识字能力、阅读能力、说话能力、写作能力,应该服从整体发展的需要,通过某种手段、途径有机结合,取得语文教学和学生语文能力协同发展的最优效果。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 问题现状 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教学改革尤其是基础教学改革更是势在必行。中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索它的本质,过程及作文教学法等,广大教师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实验,教研。有的提倡多写多练,有的指导学生办手抄报,有的坚持课前五分钟讲话,有的鼓励学生对教师批改写“读后小记”,有的规定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内容十分丰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但这些仅仅是少数教师的个体行为,难以形成作文教学改革的“大气候”。就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改革的现状来看,横向区域差异较大,一般来说,大城市(市区)、一般城市(市区)作文教改推行较快,成效显着,县乡镇和最基层的农村中学就要慢得多,甚至原地踏步。纵向思想观念相对滞后,作文教学与阅读共同构成义务教育语文教学的主体工程,但人们对写作教学改革的关注远远不如对阅读教学那样广泛面深入。针对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中现存的问题,笔者进行了广泛的观察、思考,对存在的问题作粗线条分析,试图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求教方家同仁,谋得中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一、问题现状
1、从教师方面看
(1)思想上。轻视写作教学。大部分教师注重阅读教学,为上好一节阅读课,不惜花费时间找材料,写教案,详分析,想尽一切办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但一到上作文课,心里便一片茫然,敷衍了事,相当一部分老师没有作文教案。另外,视作文批改为一大包袱,认为费力多,见效慢,但又不能不做,无可奈何,精神负担沉重。
(2)命题上。系统计划性差,盲目性、随意性大。而所出的题目“老化”现象严重。如《我的妈妈》、《我的同桌》、《一件难忘的事》等等。部分“文学化”的倾向,也使大部分学生可望而不可及。
(3)指导上。常规作文练习,多写于课堂上,教师的指导意见就是作文批语。批语见“红”,分数醒目。学生看重的就是分数的高低。作文评讲课上学生可欣赏“优秀习作”,可鉴一些作文技巧,诸如文体、选材、结构、语言等。
2、从学生方面看
(1)心理上。
(2)内容上。
(3)语言上。
二、问题分析
1、教育思想上的片面化。
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及其负责人在教育思想上过分强调统一,过于追求高标准,惑视作文教学的特殊性和中学作文是基础性教学的要求。统一本是一件好事,但统一总是相对的,暂时的,特别是在作文领域里,统一量化作文教学任务,详批详改不得少于7篇等,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手脚,加重教师的负担。世界的丰富性和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处理问题的灵活性。中小学是基础教育,作文训练应从最基本的东西抓起。错别字过多,词汇贫乏,句子不通,就根本谈不上写文章。若脱离大多数学生的实际,一味强调“取法于上”,无异于拔苗助长。
2、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
应试,即为应付考试。应试教育,使得学校教育一切围绕考试转,只要学生考得高分,就拼命去抓去做,暂时与考试的分数关系不大的就少做甚至不做。写作教学也当然如此,只要能让学生应付考试,得到较高的分数就行,别的对写作来说较长远才能发挥作用的往往不去做。
3、教学方法的保守处理
应试教育暂时客观存在的现实,使广大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上,亦步亦趋,偶尔尝试一些新做法,但不敢坚持,不敢广泛推广,他们宁可保守传统,以培养学生的作文技能为目标,教他们理论知识,简易操作的技巧,千篇一律的格式,千人一面的内容,无病呻吟的情感。更有甚者,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他们把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如何拼凑讲得头头是道,并且详析评卷教师的心理:天热,工作量大,评卷教师不会把全篇文章看完,只看开头和结尾,中间部分不会细看。另外,近年来话题作文又倍受青睐,“类”与“型”的概念被师生们所接受,背几篇范文,临场“仿写”偏题可能较小,得高分可能较大。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4、学生缺乏对真实的生活体验。
现在的学生,由于家庭生活相对安定舒适,又被家人宠爱,缺乏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同时又受到书刊、影视中不良文化的影响,被生活中的表象所迷惑,对生活没有正确深刻的认识,形成一种不健康的作文理念。
三、对策研究
针对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现存的问题,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作文教改的进度,还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加强理论修养,尊重客观规律。
从教育行政的各级领导,到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马列主义哲学,坚决排除“左”的干扰,严格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地制订教学目标,既正视目前中国的国情,又想到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更新观念,重视发展个性。我们时刻不能忘记两条常识:(一)教育是科学,不按客观规律去瞎搞,断无出路。(二)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促进大面积学生的提高,是我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
其次,明确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
国家教委从振兴中华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要求。改变应试教育,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是目前教学改革的方向。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中,中学作文教学应该怎么去做。
(1)初中作文教学应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
鲁迅曾说过,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古今中外,凡优秀的文作品,其辉煌之处常常就是作家人格,操守,价值观等人文素质的伟大体现。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不能人为地把“心”(人文素质)写“言”(写作技巧)割裂开来而单纯地追求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而应树立起大语文观,使作文训练与整体语文教学体系相协调——以人的发展为培养目的,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
(2)把写作技能训练和人文素质教育和谐地统一起来。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语文教学、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如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识字能力、阅读能力、说话能力、写作能力,应该服从整体发展的需要,通过某种手段、途径有机结合,取得语文教学和学生语文能力协同发展的最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