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
E-mail:
网  址:http://www.jsjyyj.cn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正文  学术动态

学术交流

【正文】
培根有一句名言:“如果一个人从肯定开始,必将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着手,则会以肯定结果。”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只有指导学生自己学会提问、爱提问,才能调动其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学会提问呢?

  一、培养“敢问”的精神

  “敢问”是一种良好的心理行为品质。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提问时,心里往往会出现“我的提问恰当吗?”“我提的问题是不是肤浅?”“同学们会不会讥笑我?”等类似一系列的想法。作为教师要消除学生提问时的心理障碍,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提出各种问题。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交待,不能置若罔问,教育学生:“提出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一半。”“敢提问题是好学的表现”;“越是聪明人,问题越多”……??及时鼓励、表扬那些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激发他们提问的欲望。激活学生提问的内在动机和潜能,促进并调节课堂气氛。让课堂充满探究气息,让课堂击起一串串思维的涟漪,让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如在学习《钓鱼的启示》一文第三自然段时,有学生问:“老师,从课文中鲈鱼想挣脱鱼钩的描写来看,鲈鱼像人一样,是很聪明的。但它那么聪明,明知是钩,为什么还要吃呢?”此问一出,立刻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笑得提问的同学满脸尴尬。这时,只见这位老师不慌不忙地说:“大家笑,不是笑你这个问题提得不好。相反,正是因为你的问题提得太好了,才逗得同学们情不自禁地笑了。是呀,同学们,我们人类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由于受金钱、财物、地位、名利的诱惑,也有上当受骗、犯错的时候,何况是鱼呢?”教师的一番妙语,不仅充分肯定了这位学生的“稚问”;而且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了学习本文的主旨上来。这样,学生不但获得了渴望探究的知识,更增大了提问的勇气和力量。

  二、激发“乐问”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善于创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把学生的各种学习疑点激发起来,使他们心理上产生强烈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如:学习寓言故事《拔苗助长》。教师在揭示课题之前,随手从讲桌上拿起一本书,问学生:“这能说是‘拔’吗?”学生说不能,只能说是“拿”。教师又从地上捡起一个粉笔头儿,学生说也不能说是“拔”,只能说是“捡”或“拾”。那么,到底怎么做才是“拔”呢?一时间,学生们手舞足蹈,竞相演示。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把一盆花草放在讲台上,在学生们的密切注视下,把盆里的花草往上提,并说:老师今天也来拔苗助长……这样以来,学生们发现了问题:那个人怎么拔苗助长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结果怎么样?

  长此以往的这样训练,可以让学生学会以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思考方法,启发、诱导学生步入学习过程,让学生经历注意、困惑、思考、提问、释疑心理阶段,激发他们“乐问”的兴趣。

  三、指导“会问”的方法

  教学中,当学生的各种疑点被激发起来后,所提的问题是“满天星”。往往很杂乱、琐碎,可能抓不到要领,离奇古怪,甚至似“脱缰的野马”。但此时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来了。作为教师,要注意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不能采取否定、批评的态度,不能熄灭学生思维的火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作用,由浅入深地从“课题、课文内容、重点段、重点句、重点词、课文结构”等方面循循善诱,有目的的加以引导、训练,指导学生学会提问。如:有的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的训练需要,首先组织学生复习《读写例话》中的有关读写知识,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读写知识去读课文,指导帮助学生提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学习《伏尔加河上纤夫》一文第一段“天空晴朗……可见船上载着很重的货物”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段落与层次》、《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二篇“读写例话”。接着让学生自主学习本段,要求学生根据这三篇读写例话中的读写知识,为自己提出分析、理解这一段课文内容的问题。

  根据《段落与层次》,学生提出:“这一段写什么?分几层?各层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

  根据《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学生提出:“‘辽阔’一词与纤夫有什么关系?‘风很小,帆没有张起来’与拉纤有什么联系?‘迈着沉重的步子’,‘身子前倾’,‘踏着黄沙’,这些描写有什么含义?”

  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背景,提问就显得容易多了,所提出问题的思考价值也就高多了。

  “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作为教师,要善于与学生进行信息的传递,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允许不同的假设并存。要引导得法,指导有方。长此以往,坚持不懈,就不愁学生不会提问题。

  四、养成“爱问”的习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学会提问,无疑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无穷的活力,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要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爱问”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及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环节,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落实“双基”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养成未读先问,边读边问,读了再问,问了再读等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通过有目的的“举一反三”训练,培养学生“敢问”的精神,激发学生“乐问”的兴趣,指导学生“会问”的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爱问”读书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爱问”习惯,重在引导得法,贵在坚持不懈。

来源:社内编辑

  • 【发布时间】2013/8/20 0:03:29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